馬鈴薯是營養豐富、方便食用的主要食品,已成為世界上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糧食作物。近年來我國馬鈴薯生產持續穩定發展,2014年種植面積達557萬公頃,鮮薯產量9500多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我國已成為馬鈴薯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之前舉辦的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國際研討會上,許多政府官員和專家表示,推進馬鈴薯主食產品和產業開發正逢其時。
1、農業轉方式的重要選擇我國糧食生產去年已實現“十一連增”,但從發展來看,糧食需求仍將持續增加。同時,受資源瓶頸收窄、環境壓力加大、種植效益降低等影響,小麥、水稻等口糧品種繼續增產的難度加大。
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水缺的國家,人均耕地、淡水資源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馬鈴薯非常適合在土地有限而勞動力較為充足的發展中國家種植。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說,“與小麥、水稻相比,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在中國分布從南到北、從高海拔到低海拔,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種植,特別是南方地區開發冬閑田發展馬鈴薯空間很大。”
“在年降水量只有350毫米左右的地區,谷物類作物生長發育困難,而馬鈴薯不僅能正常生長,還能減少水土流失。”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介紹說。在華北和西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馬鈴薯已經成為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作物。
2、有助改善膳食結構
當前,我國居民消費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城鄉居民生活更加殷實,對營養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改善食物營養結構的愿望也愈加迫切。積極推進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為居民提供適合飲食習慣的馬鈴薯饅頭、面條等主食產品,是提高居民營養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去年,我國發布了《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廣泛宣傳馬鈴薯的營養價值,引導居民健康消費。
目前中國以面制和米制為代表的主食產品,營養結構趨同、不全面,而且熱量高,部分消費者甚至出現了階段性不吃主食或極少量攝入主食的不科學飲食行為,打亂了正常飲食規律。馬鈴薯熱量較低、營養全面,能夠適應現代居民對主食消費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3、產業化發展條件已具備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介紹,近年來,我國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團隊開展了主食專用馬鈴薯品種篩選、配方與工藝、品質形成機理及營養素綜合評價等方面的研究,成功實現了馬鈴薯饅頭、面條的產業化生產示范,為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技術與裝備的推廣應用開辟了廣闊前景。
廈門鑫寶亮光電有限公司|單位地址:廈門翔安火炬一期翔明路3號東南203
廈門鑫寶亮光電有限公司 電話:0592-5215716 電話:13459002680 傳真:0592-5215716 郵箱:353246291@qq.com
廈門鑫寶亮光電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閩ICP備20016181號-1